由路面处承建的重庆绕城高速公路W7合同段,主线全长4km,起讫桩号为K90+000~K94+000,在K91+609.62处设置走马互通立交,互通区立交桥均采用满堂支架搭设现浇。箱梁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在铺设完箱梁底模后,对桥跨进行预压,目的是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一、地基处理
桥跨下地表土质较为复杂,有天然裸露基岩、含水量较大的水稻田等多种情况。对于桥跨下基础含水丰富的可朔性粘土,施工时采用换填和设盲沟、边沟排水处理,换填深度为1~2m,再用路基施工的方法按96区要求分层碾压填筑2m,填筑后采用80×25×25cm的条石平铺一层,表面用5cm厚C15砼调平以封闭条石表面,避免地表水侵蚀基础、降低基础承载力,基础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形成一层有效的应力扩散传递的结构层;由于基础处于低洼段,地表水汇集,故需设置盲沟排水。对经过处理后的地基作承载力实验,实际测出承载力在550~780Kpa之间。
条石基础下支撑面的局部地基容许承载力按40m高支架的情况计算:σmax=Nmax÷A=25×103÷(220×600) =0.189Mpa =189Kpa<[σ]=550~780Kpa
Nmax–通过支架受力计算,40m高的支架单根立杆受力为25×103KN
通过计算说明条石基础下支撑面的局部地基承载力足够,局部地基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
二、预压观测方法
在满堂支架搭设、底侧模板安装完毕后,为了进一步检验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测算出较合理的变形沉降值,选择一进行等荷载预压,并在该跨1/4L、1/2L、3/4L三排设置观测点12个,每排内外侧各布设2个点 (在箱腹板模板上方和地基以上50cm立杆处分别布设)。
三、支架的预压
1、采用钢筋、条石作为预压材料。预压荷载按钢筋砼自重和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总和考虑,具体预压荷载采用箱梁自重的1.2倍;
2、预压前在底模上先铺设一层彩条塑料布,然后铺设木方,防止钢筋、条石损伤模板表面;
3、加载及卸载材料使用吊车起吊,加载及卸载顺序按0→40%→70%→100%→120%→100%→70%→40%→0分级进行;
4、在压载过程中采用水准仪全天候跟踪观测支架的变形情况并作好记录,待支架不在发生下沉,预压过程随之而结束。在加载过程中,要边进行压载边观测支架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加载,及时查找原因,处理正常后再加载。
四、预压观测成果分析:
卸载完成后,再次复测各控制点的标高,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 (等于卸载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地基以上50cm立杆处的观测点主要观测地基是否均匀沉降,预压完成后根据预压成果调整施工预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