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春 与 公 路 同 行
第一眼见到吴飞,真的无法把他同修桥筑路联系在一起。个头不高,眉目清秀的脸上总是带着些羞涩的微笑。采访从他刚获得的贵州省直机关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开始。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没有侃侃而谈。对于这个荣誉的获得也只是微微的笑了笑,说,这个奖应该归于贵州桥梁的全体建设者们,是贵桥事业成就了我。
1993年21岁中专毕业后一直摸爬滚打在施工一线,到今年已经有13个年头的吴飞修了数十座桥,特别是在修建已竣工通车的广州丫髻沙和在建的新光两座大桥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获得“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称号。对于这些,吴飞也只是说自己能够参与两座世界级大桥的建设,很幸运。是啊,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经历。
机会从来都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吴飞生长在贵州山区,深知行走黔道的艰难。从到工地的那一天起,他就决心用坚实的步履踏响一代代不灭的渴望,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公路桥梁建设事业。通过7年的工地磨砺,吴飞从一名懵懂的学生到技术员、主管技术员、工程师、项目副经理、工程处副处长,逐渐显现出较强的管理才能。
2000年8月桥梁公司组建第十工程处,吴飞勇挑重担,走马上任,奔赴施工一线。五年时间里,他与第十工程处其它班子成员一起带领职工,将一个无一分流动资金、无独立施工经验、无一台完好设备的队伍,发展成为桥梁总公司乃至交通系统设备齐全、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作风过硬,能承担所有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年轻队伍。仅2001年至2004年完成各项施工产值达6亿多。他本人也被贵州省建筑协会评为贵州省“优秀项目经理”。
谈到修桥,吴飞话语似乎多了些。1998年桥梁公司获得了修建世界级桥梁——广州丫髻沙大桥的“入场券”,年仅25岁的吴飞担任了该桥项目副经理,全面主持沙贝岸(该桥分两岸)的施工工作。话及当年,吴飞还深有感触地说,年轻既是财富,但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做到理论要求和现场数据的绝对一致,施工的三年时间,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因为从来没有修建过如此大型的桥梁,压力可想而知。终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用平转加竖转的创新工艺,让一座跨径为360米的大桥在几个小时之内合龙。这在当时被广东人惊为“超级魔术”。丫髻沙大桥不仅成为广州市跨入新世纪的一大建筑奇迹。同时还成为国内外桥梁同行引经据典的样板桥。并获得贵州省和中国公路桥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十佳桥梁等殊荣。他本人也被贵州省交通系统授予“生产标兵、优秀管理者”的称号和中国公路学会颁发的“丫髻沙大桥转体设计与施工成套技术研究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为贵州桥梁乃至贵州企业抢占广东市场奠定了基础。
2003年11月贵桥再次在珠江上修桥。2005年岁末,重达3078吨、目前世界第一大跨度的钢构桥——广州市新光特大桥主拱成功合龙。 这座气势恢弘、包含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科技含量极高的钢构拱桥被专家评价为“对世界桥梁建设的新贡献”。贵州桥梁工程总公司再一次创造了这项世界纪录。而吴飞作为这座大桥的领军人之一,无疑再一次展露出他缜密扎实的作风和智慧大胆的建筑才华。担任项目副经理的吴飞,全面主持南岸(分两岸)施工工作。他针对该桥的技术难度,大胆合理地拟定并成立了广州新光大桥承台施工青年QC小组,并担任QC小组的副组长,该小组荣获2005年度广州建设系统QC小组活动一等奖,新光大桥大体积水中承台围堰施工工艺的研制在全国同类大体积钢板围堰工程中实属先例。这座设计跨度为同类型拱桥世界第一的、包含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的大桥是国内拱桥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贵桥人用实力在珠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树起了贵州人的品牌。吴飞也以他的智慧才干、忘我工作和踏实作风,赢得了上至领导、专家,下至民工对他信赖和尊敬,“飞哥”成了对这位新光大桥项目副经理的昵称。
身经百桥的贵桥人又开始了一次全新的攀登。从2003年起到2005年,贵桥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贵桥精神,驰骋大潮奔涌的市场,纵横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承建项目一路攀升,项目超过50个,工程总造价达62个亿,员工不到1400人的贵桥,平均每年完成15个亿的产值,职工人均产值超百万。事业凝聚人,要建一流的大桥,就要有一流人才。而一流的大桥建起来,人才就出来一批。吴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铸造出来的。
在采访吴飞之前,就翻阅过他的有关材料。他对农民工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他深知工资是农民工兄弟们背井离乡,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辛苦挣的血汗钱。他常说:“要关心职民工疾苦,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他们的贴心人,只有这样,他们工作起来才有积极性。”他总是每月提前叮嘱管理人员,提早准备,抓紧测算,及时计量划拨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兑现当月民工工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9年的春天,工地钳工班40多岁的工人张天祥和妻子相继去世,丢下十几岁的三个孩子无依无靠,看到如此凄惨的情景,他主动倡导职工捐钱捐物,自已首先带头捐赠了一个月的工资,为张家兄妹三人解决了暂时的生活困难。
这就是贵桥人,为了跨越山海,走出大山,让大山变为坦途的梦成为现实,开山劈岭,披星戴月、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走遍万水千山,他们用山一样坚强、执着的性格建起一条条通衢大道,架起了一座座通达彼岸的桥。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因为有了桥,“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高原也变得温柔和渺小,因为有了路,游子怀乡的脚步更显得热切和期待。采访即将结束,身后是贵桥的代表之作,通体为中国红的特大拱桥——广州新光大桥。这无疑也将成为吴飞新的起跑线。 (石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