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精彩
—— 记茅台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项目部
黑的是路面,白的是分道线,沸腾的是人群,连接的是幸福……7月17日上午,随着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宣布:遵义至茅台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又一条记载着无数人的艰辛和充满希望的公路在大地间蜿蜒、伸展,从此城市不再遥远,乡村不再寂寞。而全长45.1公里沥青路面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光,格外瞩目。
在公司众多的施工处里路面处是唯一一支路面、路基工程都能兼备的“大处”。所谓“大”,一是人员多。另一个是设备多。而技术上的专攻路面施工,使其对于“大”的解释更具有了排他性。茅台高速公路是遵赤高速公路其中的一段,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毫无疑问路面处要拿下它。于是,2008年3月,项目经理孙朝济带着精兵强将和大批设备来到施工地,找驻地、设置主拌合场、制定一系列规章,一切前期准备工作都很顺利, 9月25日正式开工,又成立茅台公路12合同段项目部,开始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铺筑。经过贵开公路和镇胜公路的“实战”,孙朝济已经和这支队伍磨合得相当融洽了。
路面施工在外行人看来容易得多。在我们采访后才真正了解其实不然。首先路面施工虽然都是平面施工,但危险并未减少,一定程度上甚至大过桥梁施工。除了路面爆破大、油料火灾隐患大、机械多,更为突出的是经常处于交叉施工状态,且民工队伍分布广、分散,增加了管理难度。“安全是一个面,人人都是安全员”,这是孙朝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此,项目部制定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交底、安全培训、安全监督检查“一样都不能少”,做到个个心中有数、人人都懂安全。所以从开工到通车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就不奇怪了。
质量永远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这是公路建设者历来所追求的,而对于高速公路来说,质量就代表着公路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这已经成为深深刻在孙朝济脑海中的潜在意识。他几乎每天都对重点工序、重点部位及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督,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一切围绕质量进行。就象路面处处长刘天祥说的,把自身当成监理,茅台公路12标确实做到了。在进行“级配”时,为达到满意,通常要经过30多次的级配比。当质量和进度发生冲突时,他宁可牺牲进度也不能放松质量。
由于路基的推迟交验,使路面施工停工三个月,停工意味着什么?也许作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的唐江虎来说更清楚。其实质检是他的专业,从技术骨干到项目部领导成员之一,唐江虎很快转变了角色,并进入了角色。他知道:越是困难多,越需要稳定,时间就是效益,没有出料,职工有怨言。因此要让职工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他与项目部一班人想尽一切办法,除积极与相关方协调沟通,尽早交验路基,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全处职、民工等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凝聚力量,2009年3月,终于复工了。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汇涓涓细流为茫茫大海的神变术,又是集泥沙为巨石的凝结剂。茅台12标的所有参建人员,早就卯足了劲,就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时间拖延了,他们抢回来,24小时加班加点不间断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设备不够,他们组织配置;材料不足,他们灵活调运;天气、用电影响,他们千方百计想办法。那段日子,每一个12标的人,都可以说一人掰成两人用。项目总工黄晓龙,一直负责内业工作。白茅公路让他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每天坚守在第一线,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在几次工地采访中,他总是在介绍着别人,其实我们知道他并不轻松,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把自己沉下去。 12标在推行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时,为弄懂一个小问题,黄晓龙常常请教相关职能部门的人,一遍又一遍,有时即使是睡到半夜,他想问题突然有了主意,也会爬起来,到工地现场转一圈。待问题解决才又回去睡下。
路面处党支部书记唐静伟评价:这支队伍,是一个项目一个台阶,几乎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像一工区长杨炳怀、12标设备科长韩忠仁、财务科长王金丽……在他们身上“责任”二字体现得最充分。韩忠仁的母亲去世,在处理完后事,回来正赶上抢修摊铺机,他连续两晚上都修理到3、4点钟,却没有一句怨言。茅台12标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王金丽算是老大姐了,也许是搞财务的缘故,做任何事她都是认认真真,小心谨慎,真正是项目部的“好家人”。
正是源于这份责任,项目部的各项工作蓬勃开展,施工人员精神振奋、全力以赴,工作积极性高涨,他们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方的认可和赞赏,把滞后的工程一点点的赶了上来,7月14日经业主及专家的严格检验,合格率达100%火,为仁怀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熟悉孙朝济的人都知道,工作中的他是不苟言笑的。项目部有一面墙,几乎被各种罚款“占据”,这是一个“公示栏”,让受到罚款的人吸取教训,让其他人引以为戒。虽然是一个细节,但让我们感受到了执行的力量。而工作之余12标俨然是一个大家庭,那家有点大务小事的,项目部领导必定要到场。韩忠仁的母亲去世,正是工程最关键时期,但孙朝济硬是赶了十几个小时,送去项目部的慰问和关心。他说:其实做工程,和做人做事一个样,都要以人为本,将心比心。心畅通了,路自然就通了。
采访即将结束,我们与项目部人员握手告别,分明感到那一双双坚毅的目光,映射出他们的豪情壮志。有了路,就有了希望;有了路,我们满怀感恩,在路的一头接触到了心灵深处的渴望。
谨以此文献给茅台高速公路12合同段的所有将士们。 (石 蕾)